人天性是恶的善只是一种勉励矫正的人为的东西人的天性生来就喜好
人天性是恶的,善只是一种勉励矫正的人为的东西。人的天性,生来就喜好利益,顺着这个天性,争夺就会出现而谦让就会消失;生来就会嫉妒憎恶,顺着这个天性,伤害好人的贼人就会产生而忠信之人就会消亡;生来就有耳目之欲,喜好声色,顺着这个天性,淫乱就会出现而礼义文明就会消亡。如此,则放纵人的天性,顺着人的性情,就必然会造成争夺,出现违反等级名分、破坏礼义的事情而导致社会暴乱。所以一定要有老师和法制的教化、礼义的引导,然后才能出现谦让,才能与礼义秩序符合,达到社会安定。从这点上看,人性恶是很明明白白的了,人性之善只是后天人为的东西。
故枸木必将待櫽栝、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枸(ɡōu):弯曲。櫽栝(yǐnkuò):矫正弯木的工具。烝(zhēnɡ):烘烤,加热。
钝金:不锋利的刀剑等。砻(lónɡ)、厉:都是磨砺的意思。
偏:偏邪。险:邪恶。
扰化:驯服教化。扰,驯养。
化师法:受师法的教化。
积文学:积累文化知识。古代所谓文学,指诗、书等六艺之文。
弯曲的木头必须在用櫽栝矫正和加热之后才可以变直,钝的刀剑必须在磨砺后才能变得锋利。现在人之本性是恶的,那就一定要经过师法的教育才可以变得端正,得到礼义的教化才能治理。人没有师法,就偏邪不正,无礼义教化,就悖乱而无治。古代的圣王认为人性是恶的,认为人性会偏邪而不正,悖乱而无治,所以为人们建立起礼义、制定了法度,以矫正文饰人的性情,使之得到端正,以驯服教化人的天性,使之得到引导。使人们都受到治理,符合于道。现在的人,受到了师法的教化,积累了文化知识,行为出于道义的,就是君子;放纵本性,任意胡作非为,违背礼义的,就是小人。由此看来,人性恶是很明明白白的了,人性之善只是后天人为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