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度量:长短多少的标准,引申为法规,制度。闲:防范。
(5)师:负责宣教的官员。说道:教导。道,同“導(导)”。
(6)振:通“震”,震慑。
(7)说:同“悦”,高兴。
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珍惜国力;想要治好国家,就必须慎重用民;想要治好国民,就必须爱惜他们的财力和劳力。君主不能养活国民,国民的离去就不可制止;不能统治国民,他们留下来也无法使其听从政令。远方的人们来投奔而不离去,是因为君主有办法养活他们;人口众多而能齐心协力,是因为治理有方。国家见到人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表达高兴应有实际的奖赏;见到人民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表达厌恶就应该有实际的惩罚。对见到的好事坏事,奖惩严明可信,那些见不到的坏事,人们还敢去做吗?见到有人做应做的事,喜爱却没有奖赏;见人做不好的事,厌恶却不能惩罚;对看到的好坏事不能真正做到奖惩分明,想要使人在不被看到的情况下去恶从善,是不可能的。君主付出厚爱厚利,就足以使人民亲近;申明知识和礼节,就足以教育人民。在上位的能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审定制度来防范社会的不良现象,乡里设立教师教导人民。有了这样的基础,再向他们申明法度,用奖赏来鼓励他们,用刑法来威慑他们,百姓就都乐于行善,暴乱的事情就没有机会出现了。
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土地产生财富有时节限制,民众劳力也会困倦,君主的欲望却无穷无尽,以有时节和气力限制的土地和民力供养欲望无穷的君主,如果没有节制和分寸,就会导致上下之间彼此怨恨。于是,就会有臣子杀君、儿子杀父的现象。因此说,取财于民而有节制,使用民力有所克制,国家即使很小也能安定;相反,向人民征敛无度,耗费又毫无节制,那么国家即使强大,也必然灭亡。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1),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诈;有无积而徒食者,则民偷幸(2)。故离上、不力、多诈、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3),使民之机也。
(1)积:通“绩”,功劳。食(sì):供给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