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率军入山西,派都督蓝玉为先锋,出雁门关,先于野马川击败元军前哨骑兵,随后又于土刺河打败扩廓帖木儿。五月,徐达指挥明军进军岭北。这时,从土刺河败逃的扩廓帖木儿,与贺宗哲合兵一起,拼死抗拒明军。结果,明军大败,死伤惨重。徐达收拢将士扎营固守,才得以摆脱困境。朱元璋以徐达功勋卓著,对这次兵败未加责问治罪。其余东、西两路明军,只有冯胜进兵至西凉,一路告捷。
朱元璋的重要谋臣刘基曾提醒说:“不可轻视扩廓帖木儿,这个人是真正的将才。”早在大都被攻破之前,朱元璋曾多次写信派人劝扩廓帖木儿投降。元顺帝逃往塞外后,朱元璋又使人送信劝扩廓帖木儿投降,甚至册封扩廓帖木儿的妹妹为第二子秦王的妃子。最后派降将李思齐去作说客。见面时扩廓帖木儿以礼款待,辞回时还派骑兵送到双方交界地。李思齐正想告别,骑士说道:“奉总兵之命,请留下一件东西作纪念。”李思齐说:“我因公差远道而来,无什么东西回赠。”骑士便直接说道:“我要你一只手臂。”李思齐心知不可避免,只好砍下一只手臂,回来后不久便死了。由此之后,朱元璋心中敬佩扩廓帖木儿忠于其主。有一次大会诸将,朱元璋问道:“天下的奇男子数谁?”诸将都说:“常遇春率领万人,就可以横行无敌,是真正的奇男子。”朱元璋笑着说道:“常遇春确实是人中豪杰,但他早就是我的臣下了。我不能收伏王保保为臣,是一件大憾事,他就是真正的奇男子呀!”
洪武六年,扩廓帖木儿率兵南下,攻击雁门关。朱元璋命令守边将领严加防御,不可轻易出击。这一年,徐达留守北平,尽心整顿边备。十一月,元军进犯大同,徐达调兵遣将将其击退。洪武八年,扩廓帖木儿死后,元朝残余势力对明的进犯虽有所减弱,但边患问题并没有完全解除。洪武十四年,徐达率军出塞,一直进至黄河最北端,大破元兵,擒获平章、太史等官员,得胜而还。
徐达从洪武四年受命镇守北平,此后十多年间,数次率兵出塞,使元朝的残余势力不敢轻易南下,将其扼制在长城以北。十多年中,徐达每年春天奉命赴北平,冬暮又奉命回京,不辞辛劳,对安定北方的军事形势起着重大作用。朱元璋由衷称誉徐达是“万里长城”。
洪武二年春正月,朱元璋下诏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的位次,以徐达为第一,其后是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等人。功臣庙建在应天(今南京)城西七里的鸡鸣山下,凡是被列入名次的功臣,都有塑像立于庙中。
大封功臣是朱元璋巩固朱明王朝的重要措施之一,被封公封侯的功臣,绝大多数都是百战沙场的将军。徐达是这些农民将领中的杰出人物。但徐达能够成为朱明王朝的第一开国功臣,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少年时代的好伙伴。
世代农家出身的徐达,小时候与朱元璋一起给地主放过牛,自然没有条件和机会进学堂接受知识教育。史书上称徐达少年时代便怀有大志,成人后性格刚毅,勇敢无畏。自从跟随朱元璋投军后,徐达很快就成为一名带兵的将领,并深得朱元璋信任。他在连年征战的环境中,虚心学习,向人求教,逐渐阅读熟悉了兵书,掌握了一个高级将领必须具备的军事知识。每当临敌作战时,徐达总是与部将一起分析形势,制订作战方案,他的分析预料往往高人一筹,令部将信服。当明王朝建立,生活相对安定后,徐达仍然不耻下问,经常请延讲儒士给他讲解古书。虚怀若谷,汇纳百川,徐达以这种谦谦进取的态度,在几十年的戎马征战中,养成了长于谋略、料敌如神、指挥若定,所向必胜的军事才能,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为能统率百万大军、功勋卓著的杰出将领。
徐达自带兵以来,始终号令明肃,所到之处,百姓宴然。每当攻取一个新的城镇,徐达都要重申军令,严厉禁止烧杀抢掠的行为,凡是违反军令的,立即以军法处治,斩首示众。在消灭陈友谅的历次战役中,有一次,徐达与常遇春一同伏击敌军,斩首万人,生俘三千。常遇春要杀掉俘虏,他说:“这是我们的死对头,不杀就会留下后患。”徐达一面制止常遇春的野蛮做法,一面急速派人报告朱元璋。但常遇春还是乘夜活埋了一半俘虏。朱元璋知道后大为生气,下令将剩余俘虏全部释放。从此之后,大军出征,朱元璋总是任命徐达担任统帅,约束众将。
徐达率北伐大军攻克元大都后,立即派兵守卫皇宫大门,并让宦官负责看护宫女、妃嫔、公主,严禁将领土卒随便入宫侵犯骚扰。朱元璋曾对文武大臣说过:“治军持重,纪律严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深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