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上饶KTV招聘网 > 上饶热点资讯 > 上饶名言/句子 >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者 也至于髋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者 也至于髋

2022-10-06 13:52:21 发布 浏览 460 次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所排击剥割,皆众理解者4也。至于髋者5髀者6之所,非斤则斧。夫仁义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用,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不缺则折。胡不用之淮南、济北?势不可也。

臣窃者7迹者8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豨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长沙乃在二万五千户耳,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非独性异人也,亦形势然也。曩令樊、郦、绛、灌据数十城而王,今虽已残,亡可也;令信、越之伦列为彻侯而居,虽至今存可也。

然则天下之大计可知已。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者9,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虽在细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尽而止,及燕、梁他国皆然。其分地众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之,须其子孙生者,举使君之。诸侯之地,其削颇入汉者,为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所利焉,诚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莫虑不王,下无倍畔也0之心,上无诛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贯高、利几之谋不生,柴奇、开章之计不萌,细民乡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也者,而天下不乱。当时大治,后世诵圣。一动而五业附,陛下谁惮而久不为此?

天下之势方病大瘇也也,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也3,一二指搐也4,身虑无聊也5。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戾也6。元王之子,帝之从弟也,今之王者,从弟之子也。惠王之子,亲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亲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偪也7天子,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戾。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所相疑:指诸侯国实力膨胀,在各方面都超过中央的规定而同中央政权相比拟、相对立。疑:通“拟”。也 乡:通“向”。3 “日中”二句:意思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熭(wèi):晒。4 抗刭:这里指杀头。5 曩时:从前,以往。6 殽(xiáo)乱:混乱。7 仄室:即倒室,卿大夫的庶子。8 豫:预先。9 席:凭借。者0 中涓:皇帝亲近的侍从官。者所渥(wò):深厚。者也 黄屋:皇帝专用的黄缯车盖。者3 圜(huán)视:瞪眼怒视。者4 理解:肌肉的纹理。者5 髋(kuān):胯骨。者6 髀(bì):大腿骨。者7 窃,私下。者8 迹:根据事实进行考察。者9 菹醢(zū hǎi):古时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剁成肉酱。也0 倍畔:同“背叛”。也所委裘:之君留下的衣冠。也也 瘇(zhǒng):两脚浮肿的病。比喻诸侯王的势力太大。也3 屈信:弯曲伸展;信,同“伸”。也4 搐:抽搐、痉挛。比喻一二处诸侯反叛。也5 身虑无聊:身,全身;虑,大抵;无聊,没有依靠。比喻天下不安。也6 跋戾(zhí):脚掌向反面弯曲。也7 偪:同“逼”,逼迫。

建立的诸侯王国力量强大了,必然造成同朝廷对等的形势。各诸侯王常因朝廷的猜疑而遭受祸殃,朝廷也经常为诸侯王的叛乱而担忧。这实在不是安定朝廷、保全臣民的好办法。如今,陛下的亲兄弟之中有的曾图谋自立为东帝,亲侄子也向西袭击朝廷,现在,吴王又被人告发要谋反。陛下正当壮年,行事合乎道义,没有什么差错,对他们又再三给以恩惠,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最强的诸侯国,权力比他们还大十倍的呢!

但是天下却还比以前稍为安宁,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目前各大诸侯国的国君还年幼,朝廷安置在那里的太傅、丞相正掌握着王国的大权。几年之后,诸侯王大都加冠成人。他们血气方刚,朝廷委派的太傅和丞相便不得不托病辞职归家,他们便会把县丞、县尉以上的官职统统安排上自己的亲信,这样一来,他们的行为和淮南王、济北王又有什么不同呢?到了那时,要想使天下太平安定,即使是唐尧、虞舜也办不到了。

黄帝说:“要晒东西必须趁太阳正午,要宰割东西必须趁刀子在手。”现在按照这个道理行事,就很容易做到安上全下。假如不及早行动,以后就会发展到破坏骨肉之情,拿起刀来互相残杀,这和秦朝末年又有什么不同呢?凭着天子的权位,乘着当今的大好形势,靠着上天的保佑,还对转危为安、改乱为治的措施有所顾虑,假如陛下处于齐桓公那种情况,恐怕不会有联合诸侯而一匡天下的举动吧?我知道陛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假如国家的形势还像从前那样,淮阴侯韩信还统治着楚国,黥布统治着淮南,彭越统治着梁,韩王信统治着韩国,张敖统治着赵国,贯高做赵国的相,卢绾统治着燕国,陈豨还在代国,假如这六七个王公都健在,在这个时候,陛下登上皇位,能觉得安全吗?我有理由认为这是不可能的。秦末天下混乱,高皇帝与上述诸公一同起事,当时并没有宗族的势力可以依靠,诸公中最幸运的也不过做了皇帝的近臣,或者仅仅得到一个舍人的职位。这些人的才能比高祖差远了。高祖凭着他的圣明威武,登上天子位,划出肥沃的土地分封诸公为侯王,多的有一百多个城市,少的也有三四十个县,恩德是厚极了。可是在以后的七年当中,谋反的事发生了九起。陛下跟这些王公的关系,并非亲自同他们较量过使他们甘心称臣,也不是亲自封他们当诸侯王的。高祖尚且不能因此而得到一年的安定,因而我知道陛下也必不能得到安定。

不过,上述情况的发生还有可推托的借口,说是那些王公与刘氏关系疏远。那么,让我说说关系亲近的同姓王。假如悼惠王还在齐国称王,元王还在楚国称王,中子还在赵国称王,幽王在淮阳称王,共王在梁国称王,灵王在燕国称王,厉王在淮南称王,这六七位贵人都健在,这时,陛下登上天子位,能使国家太平吗?我知道陛下是不可能做到的。像这些王,虽然名义上是臣子,实际上心里认为自己和陛下是普通兄弟一样的关系,他们没有一个不想采用跟皇帝一样的制度而自己当天子的。他们擅自封给别人爵位,赦免有死罪的囚犯,甚至乘坐天子专用的华盖车。汉朝的法令在那里行不通。即使能推行法令,对于厉王那样不守法纪的人,命令都不肯听从,召见他又怎肯来呢!即使来了,法律又怎能施加到他身上?触动了一个亲戚,全国的诸侯王就瞪起眼睛,起来反抗了。陛下的臣子中,虽然不乏冯敬那样的勇敢者,但刚要开口,刺客的匕首已经刺进他的胸膛了。陛下虽然贤明,可谁能同您一起来治理这些诸侯王呢?

所以,关系疏远的异姓王必然给国家带来危害,关系亲近的同姓王必定会发动叛乱,这已是事实所证明的了。那些自恃强大而发动叛乱的异姓王,朝廷已经侥幸战胜他们了,可并没有改变那种造成叛乱的条件。同姓王因袭先例发动叛乱,已经有征兆了,这种形势完全会使叛乱重演。这些突然发生的灾祸,不知道如何改变。英明的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尚且不能使国家安定,后世子孙又能拿它怎么办呢?

屠牛坦一个早晨宰十二头牛,但屠刀的芒刃并没有变钝,这是因为他下刀剥割的部位都在肌肉和骨头的缝隙中间。遇到那胯骨和大腿骨,他不是用砍刀就是用斧子。仁义恩德好比君主的芒刃,权势和法制则是君主的砍刀和斧子。如今的诸侯王都像众多的胯骨和大腿骨,如果不用砍刀、斧子,而用芒刃去切割,我看不是碰出缺口就是会折断。为什么不用仁义恩德去对待淮南王、济北王呢?那是因为形势不允许这样。

我私自考察了一下从前发生的事,发现大都是势力强大的先反叛。淮阴侯韩信,称王于楚,势力最强,就最先反叛;韩王信依靠匈奴支持,接着反叛;贯高依靠赵国的力量,又反叛;陈豨因他的部队精良,就又反叛;彭越利用梁国的力量,又起来反叛;黥布依靠淮南的力量,又反叛;卢绾势力最弱,最后反叛。长沙王吴芮仅封有人口二万五千户,功劳很小却保存得最完善,关系疏远却对汉朝最忠诚,这不只是他的性情和别的诸侯王不同,而是形势使他这样的。如果从前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占据几十个城市,做了诸侯王,到今天即使国家已经破败灭亡也是可能的。如果把韩信、彭越他们列为普通的彻侯,即使至今他们还能保全自身也是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么安定天下的大计就容易明白了。希望诸侯王都忠心依附汉朝,最好让他们像长沙王一样;希望臣子不被剁成肉酱,最好让他们像樊哙、郦商等人一样;希望天下安定,最好多多建立诸侯国,削弱他们的力量。势力小,就容易用法令来约束他们;国小,就不会有反叛之心。假使天下的形势,就如身体指挥手臂,手臂指挥手指一样,没有不服从的;诸侯王不敢有二心,像辐条凑向车轮轴一样,听命于天子。那么,即使是普通百姓,也知道国家安定,因此全天下都知道陛下的英明。分割土地,规定制度,使齐、赵、楚几个诸侯王国分成若干小国,悼惠王、幽王、元王的子孙,全部依次序得到祖先的一块分地,一直到分完为止。对于燕、梁和其他诸侯也都这样办。那些封地多而子孙少的王国,也先分建若干小国,可空着君位,等他们的子孙出生,全让他们做国君。一些诸侯的土地被大量削减而收归朝廷,用来调剂侯国的封地,或将来封给他们的子孙,并且如数补偿。一寸土地、一个百姓,天子都不贪图他们的,而只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太平罢了,因此,天下都知道陛下的廉洁。分割封地的制度一经确定,宗室子弟就没有谁担心不能封王的,诸侯就不会产生背叛的心思,朝廷也就不必有诛杀讨伐的意图,因此,天下都知道陛下的仁爱。法纪确立起来,没有人敢于触犯,命令通行了,没有人对抗,贯高、利几之类的阴谋不会发生,柴奇、开章之类的诡计不再重演,民心向善,朝廷大臣个个效忠,因此,天下都知道陛下的恩义。那时,即使让一个婴儿统治天下也会安定太平;即使立遗腹子,让臣下朝拜先帝留下的衣裘,天下也不会混乱。当代得到大治,后世歌颂圣明。一项措施的采取,就能得到五种功业,陛下还有什么顾虑而久久不这样做呢?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