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白的“努力”没有白费,在这些女人中,有六位深受姜小白的宠爱,享受夫人的待遇。她们也很争气,各生下了一个儿子,分别是:大卫姬生姜武孟、小卫姬生姜元(即齐惠公)、葛嬴生姜潘(即齐昭公)、郑姬生姜昭(即齐孝公)、密姬生姜商人(即齐懿公)、宋华子生姜雍。
姜小白以为收获了六个龙子,哪知道却生出了一堆跳蚤。等跳蚤们长大后,对老爹的齐侯之位虎视眈眈。儿子们都想当太子,但姜小白最终打算让长子姜武孟做太子,虽然当时的太子是姜昭。个中原因,并不是因为姜武孟的母亲大卫姬受宠,其他姨娘都一样的受宠,而是姜武孟攀上了当时著名权臣易牙。
提到易牙,就很自然地扯出了姜小白最终悲剧的另一个原因——宠信佞臣。更加要命的是,姜小白不是宠信一个,而是和好几个小人厮混在一起。这些人分别是:易牙、竖刁、姬开方、雍巫,这是姜小白旗下的四大佞臣。
论受宠程度,这四位大爷不相上下,但易牙和竖刁相比姬开方、雍巫更为知名,他们也成为后世佞臣的代名词。先说易牙,此君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但他有个别人不具备的特长——善于烹饪。可以这么说,易牙是春秋第一大厨,姜小白不为色迷,居然被易牙的美食迷倒,甚至得了美食依赖症。
易牙不仅善烹美食,而且为人机敏,善于察言观色,知道如何讨姜小白的欢心。有一次姜小白随口说了句:“寡人尝遍天下美食,唯独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为了能进一步取得姜小白的宠信,居然丧心病狂地杀了自己的儿子,然后用儿子的肉做了一盘美食献给姜小白。
姜小白早已经没有年轻时打天下的英武和睿智,面对用人肉做的“美食”,姜小白不但不指责易牙丧失人伦底线,反而大快朵颐。易牙会做人,姜小白很喜欢他,打算让易牙接替病重的管仲做宰相,但遭到了管仲的极力反对。管仲的理由很充分:对于这样连自己亲生儿子都敢杀的人,还能指望这种人忠君爱国吗?
至于竖刁和姬开方,管仲对他们也极为反感,特别是竖刁,为了能得到姜小白的信任,他不惜自残身子,进宫做了宦官。姬开方虽然出身贵族,但也不是什么好鸟,他在卫国的父亲去世后,居然没有回国奔丧,这在讲究礼孝的春秋时代,是不能被社会主流舆论所容忍的。
管仲看人的眼光非常毒辣,这三个以阿谀拍马为能的小人在管仲眼前一过,就现出了原形。管仲行将就木之际,几乎是哭着劝姜小白:千万千万不要用这个佞臣,否则社稷危矣!
晚年的姜小白刚愎自用,根本听不进去管仲的良言。虽然在管仲死后,姜小白遵照管仲的遗训,驱逐了三人,但不久后又把他们召回来,加倍重用。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姜小白已经完全失去了独立的判断能力,被佞臣玩弄于股掌之间。
《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无论君子对小人如何规劝引导,小人追求利益的原始本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而在小人逐利的过程中,违背道义和良知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姜小白以为他能用自己的仁爱感化易牙等人,实际上这只是姜小白的一相情愿。
易牙等人并没有感激姜小白对他们的再次重用,而是考虑一个问题:今天国君能废掉我们,明天同样也会这么做,不如趁早给自己谋条后路。所谓的谋后路,其实就是杀掉年老昏聩的姜小白,另立符合他们利益的新君。
至于如何做掉姜小白,其实非常容易,齐宫内外已经被易牙等人牢牢控制,姜小白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具行将就木的死尸。此时的姜小白已经完全没有当年的锐气英武,年老多病的他躺在榻上静候死神的召唤。
易牙指挥自己的心腹,在姜小白所居的寿宫外修建高墙,禁绝姜小白对外联系的一切通道,甚至连食物、水都不得送进去,坐看姜小白自生自灭。可怜一代枭雄姜小白困病于床,求食而不得,狂呼“嗬嗬”,羞病交加,死于冰冷的榻上,“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也如烟消云散,时间是公元前643年十月十八日。
更可悲的是,在知道国君已经去世的情况下,无论是易牙、竖刁、姬开方,还是五位公子依然在为了获得最高权力而进行惨烈的争夺,甚至都没有去榻前看一眼已经死去的姜小白。直到六十七天后,姜小白的尸体才被人发现,可人们看到的却是一副让人恶心的场面:国君的尸体已经基本烂掉了,无数只尸虫顺着门缝往外爬……
同样是宠信奸臣,同样是年老饿死,梁武帝萧衍死后的待遇就比姜小白好多了,萧衍死后的当月,就被叛臣侯景以高规格下葬,至少落了个全尸。《南史》评价萧衍:“留心俎豆,忘情干戚,溺于释教,弛于刑典。既而帝纪不立,悖逆萌生,反噬弯弧,皆自子弟,履霜弗戒,卒至乱亡。”这句评价,送给姜小白再合适不过了。
正如《说苑·尊贤篇》所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姜小白落得这么一个可悲可怜的下场,完全是他自找的,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苻坚也是如此。